发布时间:2025-09-05浏览量:353
骨肿瘤是一种发生于骨内或骨组织内的肿瘤,分为原发性、转移性、交界性等疾病类型。骨肿瘤早期无显著症状表现且具有较强隐匿性,因此临床诊断中存在较高漏诊率。近几年,随着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临床诊断骨肿瘤中的应用,骨科诊断的准确率取得了显著提升[1]。
三维重建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
骨肿瘤疾病类型在临床上以原发性及转移性骨肿瘤较为常见,其中,原发性骨肿瘤包括纤维类、骨髓以及软骨来源性肿瘤[1]。
骨肿瘤是一种生长在骨头或其附属组织(血管、神经、骨髓等)的肿瘤。由于颅骨、胸骨等骨骼结构易发生重叠,具有一定特殊性。以传统医学检查方式则较难取得准确诊断结果,对于疾病的良、恶性征象显示不清晰,易使临床诊断难度提高,增高漏诊、误诊率,使患者贻误最佳诊治时期,无法有效控制疾病持续发展,危及患者生命安全[1]。
CT三维重建后处理是CT检查的延伸,是计算机技术在影像医学中的具体应用形式,这种技术可以对患者扫描的信息进行处理和重建,将信息转化为三维立体的图像,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病变部位的具体情况,让骨肿瘤位置、大小、浸润情况等清晰可见,从而提高骨肿瘤诊断准确率。为临床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,提高预后,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[2]。
传统骨肿瘤手术局限性
据统计,传统骨肿瘤手术中因定位偏差导致的二次手术率高达15%,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不足60%。
1.精度有限:
在传统手术中,医生在进行手术切除时具有不确定性。没有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辅助,肿瘤侵犯程度、切除边缘、修复方向都难以准确评估。
2.术中风险高:
由于手术精度不足,术中可能需要反复调整切除范围,导致出血量增加。据文献报道,传统骨肿瘤手术术中平均失血量可达500-1000ml,增加了手术风险。
3.术后恢复慢:
传统手术方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大,术后恢复时间较长,患者需长时间卧床,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。
阿梵D三维重建辅助骨肿瘤手术的优势
↑CT扫描中,识别出1个病灶(骨肿瘤)
↑三维重建中病灶位置信息
↑三维重建系统动静脉整体预览
↑三维重建系统整体预览
↑神经病灶切除分析
参考文献:
[1] 张晓萌.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中的作用分析[J].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,2022,6(08):74-76.
[2] 郭浪山,董从松.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[J].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,2022,6(10):115-117.
让手术更精准,让患者更好生活
梵晨博生医药集团-旗下华医MedAI精准医疗公司
&中科院软件所联合出品
阿梵D——三维重建医学图像处理软件